龙海:以文明练就城市特质 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

来源:漳州文明网    2018-07-20 09:42:00   

718,龙海市在福建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暨先进命名表彰大会上,被授予2015-2017年度省级文明城市称号,文明创建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在创建实践中,龙海市坚持以创建文明城市为载体,凝聚创建共识,压实创建责任,推进创建行动,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有力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

一、把握创建工作新要求,推动城市发展新突破

多年来,龙海突出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坚持用高质量发展统领文明创建、以文明创建助推高质量发展。一是凝聚文明创建向心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是70多万龙海人民的美好夙愿和奋斗目标。坚持把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锲而不舍,努力朝着经济发展“高素质”、生态环境“高颜值”和城乡文明“高水平”的目标迈进。二是突出文明创建主战场。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厦漳泉大都市区的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以城市建设为依托,重点抓好中心城区“一江滨两新区”和滨海组团“南太武南溪湾”两个重点区域发展,推动文明创建同步推进、全面覆盖。“一江滨两新区”围绕建成“厦漳同城中最有闽南特色的活力古镇”的目标,积极唱响小城故事,实施一批补短板、强功能、提品位的城建项目,“老石码、古月港,最闽南、古早味”的城市形象和文明内涵有了质的提升,中心城区石码镇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坚持把“南太武南溪湾”滨海新城建设与文明创建有机统一起来,统筹规划产业发展布局、市政功能配套和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为文明城市创建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滨海新城核心区内的港尾镇卓岐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三是激发文明创建新动能。坚持把创建文明城市融入“三大攻坚战”、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切实把文明创建转化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具体项目,一项一项抓落实、一年一年见成效,激发干部群众奋勇争先、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形成推进龙海“再创业、振雄风、当龙头、促赶超”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构建全域创建新格局

顺应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坚持以城带乡、以城促乡,建立完善城乡联动、文明共建的工作机制,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一是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来累计实施21个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升级改造旧城区主干道28公里,改造新建14处停车场,城区新增停车泊位1300多个。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全面实行“135”票价(市区线路1元、市域不超过3元、市际不超过5元),实现“公交公营、覆盖城乡”,区域互联互通更加便捷。二是持续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完善部门协作、全民参与、资源共享的“大城管”机制。扎实开展“两违、胶合板、洗砂采砂、畜禽养殖”综合整治和“反回潮”专项行动,三年累计拆除“两违”建筑300多万平方米。坚持“重在持续看平时、形成机制抓长效”,全面推行“属地管理、门前三包、重点强管”的管理模式,突出治理城市“乱停车、乱摆摊、乱搭盖、乱张贴、乱倾倒”等“五乱”问题,彻底杜绝城市牛皮癣,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建设文明宜居乡村环境。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按照“田园风光、百姓富裕、文明和谐”目标要求,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市涌现出“闽南古风、生态水乡”的浮宫镇田头村,“先看田园、再看家园”的东园镇东宝村,“又见炊烟、古渡古街”的东泗乡卓港村,以点带面推动富美乡村建设,营造了点上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良好环境。目前已升级建设富美乡村40个,创建东园镇厚境村等各级文明村镇92个。20177月,龙海作为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的现场观摩点,接受了全省各地领导的检查。

三、突出价值观引领作用,树立城乡文明新风尚

坚持把“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总要求贯穿创建全过程,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培育文明新风。一是弘扬“龙江精神”。上世纪60年代产生的“丢卒保车、顾全大局、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龙江精神”,是龙海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依托九龙江生态底本和历史文脉,新建“龙江生态文化园”,既满足了群众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的需求,又成为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基地。二是激活“月港文化”。抓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机遇,抢救和修缮了包括“七个古码头、一条明代古街”在内的月港历史风貌区,建设月港海丝文化博物馆,举办月港海丝文化论坛,搜集和再现龙海的文明史、航海史、开放史。“月港文化”固有的“和谐包容、开放进取”的精神追求,成为龙海人民提振信心、创业争先的精神财富。三是唱响“百年芗剧”。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芗剧的主要发祥地和人才摇篮,我们注重传承芗剧这个“生活的艺术、民间的文化”,在市区龙头文化园“农民戏馆”举办芗剧“百团汇演”,每周一场免费公演,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创城之歌”和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编曲段,通过民间艺人、芗剧票友广泛传唱城乡。四是传承“家风家训”。挖掘“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埭美家风”和“助人救人、无私奉献”的“流渡信俗”等民间文化,建设家风堂、乡愁馆、归田居、笃行馆等,传播治家格言,传递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价值导向。深入开展“大搞闹热、大办庙会、大建庙宇”专项治理活动,持续推动移风易俗,“不比阔气比公益、不比阵容比村容”的文明新风不断形成,节省资金上百万元用于公益事业。

四、坚持惠民生创建导向,推动民生福祉新提升

在创建实践中,我们坚持创建为民,从群众身边事做起,从民生实事办起,三年来,全市66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有38件属于创城项目。一批学校先后投入使用,石码中心小学、华侨幼儿园新校区即将投入使用,顺利通过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龙海一中入围省级示范性高中建设名单。市第一医院升级为三级综合性医院,完成市中医院搬迁改造、市妇幼保健院整合扩容,新建市疾控中心大楼,一批达标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基层卫生所顺利建成,社会福利中心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82万平方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水平明显提高。改造市区内河,建设滨水健身绿道,新建多个公园和绿化带,城市绿地总面积达933.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6平方米,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人民群众普遍感到,市区变亮变美了,空气变好了,内河变清澈了,市场变干净了,散步健身、休闲娱乐、看戏跳广场舞,选择更多了,空间更宽敞了,生活更舒适了,城市更文明了。实践证明,创城是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