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精神文明宣传的两个“轮子”

来源:漳州文明网    2014-10-16 21:08:00   

宣传是一门艺术,也是也一门科学,是党的各项工作开展“先锋”工程,其思想性、宣传形式是两个轮子,只有沿着对的方向一同动起来,才能推动精神文明宣传向前进。

“言之无物,行而不远”

思想性是宣传工作的灵魂,也是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大喊大叫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犹如当街耍猴,贻笑大方,甚至起到反效果。

任何宣传都要考虑宣传的内容和时代背景,从科学角度说,宣传是一种思想和理念的更新,是“高级”思想替代“低级”思想的过程,它不会随着社会发展自动生成,而是要靠外界不断灌输内化而成。所以,精神文明宣传要注重内容的思想性和正面性,“言之有物,行而有恒”,宣传工作要有群众容易理解内容,只有抓住群众关注、关心、迫切期待的点,言之有理,持之有故,持之以恒开展宣传,广泛普及正确的观念,才能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入群众的脑和心。

我们搞精神文明宣传,首先要涉及怎么把各种理论论断转化为群众语言这个问题,继而采取适当的形式进行大力宣传。越是群众的,越有说服力,越容易让人记住,“官腔”、“官调”群众不喜欢,自然也听不进去,什么是群众语言?一般是指群众日常习用的口头语言。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的方言、谚语、日常用语等都是其中的精华,通俗,朴素,富有活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学会用群众语言,如“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国家有钱了,民主就有资本,社会文明了,生活才会和谐”,这样的语言群众听得懂,记得住,体会得到,会产生共鸣。“土地增减挂钩”、“城乡一体化”等专业语言,群众听不清,弄不明,有时如同似听"天书"一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样党的惠民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就大打折扣,甚至导致群众上访。

“喜闻乐见,无远弗届”

任何宣传活动,都应注意活动的方式和手段的运用。没有为人们接受的方式和手段,思想性就无从体现,宣传效果就无法落到实处。

什么样的形式好呢?需要要实践中不断摸索,但有几点原则需要注意:一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符合群众口味的,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二是具备群众性,代表群众,群众乐意参加的。三是花小钱办大事,精神文明宣传是一个“滴水穿石”的渐近过程,大操大办费钱费力,不能长久,也违背规律。

宣传形式既要跟紧时代,又要“因材施教”,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农村富起来了,精神需求日益增长,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机遇和挑战。

我想,可以先办好二件事:一是办好一个新媒体。一种精神价值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必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而“微”时代来临,何妨多采用新媒体,乘着科技的“春风”,让精神文明宣传无远弗届?80、90后一代开始在社会大舞台“登场”,微信、QQ、电商、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了解世界、交谈世界的重要方式,毫无疑问的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何不发挥镇、村组织优势,建立有吸引力、影响力的“微”平台,如:宣传本地文化的微信公共号,沟通政府与村民的QQ群,分享生活的网络社区,把文明播种到网络上。二是做好“传统文化”大文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无论在和平时代,还是在艰难困苦阶段,始终是民族自信最稳定的因素,一个地区也是!区域的民风、民俗是这个地区共同的文化沉淀和精神信仰,既然“草根英雄”辈出,何不让“身边最美”造福桑梓?挖掘文化之光,科技时代,人人都是媒体人,借助科技,制作微电影、电视宣传品、图片展,编写闽南戏曲、三句半等,把本地文化的光彩亮出来,不仅增强自己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发扬传统精神,也提高外界对本地的信心。

( 王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