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漳州文明网,今天是
搜索 | 中国文明网主站 | 返回首页
热点聚焦
主题活动
向国旗敬礼
jwm_txxd2017_s.jpg
QQ截图20170609103750_编辑.jpg
jwm_mdsn17_s.jpg
jwm_qm17_s.jpg
jwm_cwmly_s.jpg
jwm_xxlf_s.jpg
jwm_bxgs_s.jpg
jwm_wmxx_s.jpg
jwm_ddmfw_s.jpg
jwm_jyfx201604_s.jpg
jwm_zq2016_s.jpg
jwm_hszy_s.jpg
jwm_61etj_s.jpg
jwm_dwms_s.jpg
jwm_sjds_s.jpg
jwm_lfxd_s.jpg
jwm_yxms_s.jpg
jwm_jyfx_s.jpg
jwm_ddmf_s.jpg
jwm_sjly_s.jpg
jwm_cyjz_s.jpg
jwm_bnkz_s.jpg
qgwm_s.jpg
jwm_dyzh_s.jpg
jwm_wmjt_s.jpg
jwm_wmly_s.jpg
jwm_qmjr_s.jpg
wmcs_s.jpg
jwm_cjms_s.jpg
 
留住古诗文 留住我们的文化基因
【 来源:漳州文明网 发布于:2014-10-16 21:07 】

     据近日文化媒体报道,今年新学期开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古诗名句就从上海的小学一年级新教材中消失了,同时被删的还有《登鹳雀楼》、《夜宿山寺》、《江雪》等这样的7首经典诗作。经梳理发现,近年来至少有43篇经典课文在小学到高中的课本中消失,其中22篇为经典古文、古诗词。取代这些经典课文的,则是周杰伦的《蜗牛》、《飞向太空的航程》等这类时新文章。

  还有报道说,2007年,部分高中语文课本删除了《廉颇蔺相如列传》、《伶官传序》、《病梅馆记》等多篇古文名作。

  对于经典课文一一被删,青少年研究方面的人员认为,把这类经典古诗词从语文课本中删去,会让青少年与民族文化的历史越来越远。正因为我们正在远离历史,我们才更有必要保留这类课文,留住这些文化记忆。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说,古文、古诗歌的学习,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和根源,像《登鹳雀楼》、《江雪》这类诗词,通俗易懂,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学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语文课本中该不该删除传统经典古诗文,当今语文教育中能不能缺失这些中国文化的经典,经典作品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与我们的教育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这引发了教育界、文化界一些人士的广泛争议,并由此给人们带来共识,“删除古诗,割断了传统文化”,“删除古诗词或事小,民族文化传承却事大”,“课本‘删除古诗词’,让国人集体失去了文化‘失忆’”,“删除古诗词,是‘去中国化’,做法很悲哀”。

  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删除古诗、古文等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现象,也引起习近平同志的关注。据“新华视点”微博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对语文课本中删除古诗文现象,谈了自己的看法:“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这既指出了语文教育中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不能缺失,也看到了古典优秀文化对学生会产生的重要影响;既指出了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方式方法,也看到了当下文化中“去中国化”的现象;既指出了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性,也在告诫我们如果没有了民族文化的基因,乃至失去民族传统文化,就会失去我们的历史、失去我们的传统,这是“很悲哀的”。这对语文教育的看法也好,这对当下中国文化的看法也好,的确令人深思,给人诸多启发。

  今天看来,在青少年中加强古典诗词的学习,倡导背诵古诗词的文化风气,这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学习以古诗词、古文为代表的古典文化,这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将古典诗词选入小学课本,是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基本模式。这种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之基因,是中国教育的一个常识。所以,删除优秀的古典诗文,很显然的是,既违背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规律,也不符合我们的教育原则。

  有文化学者指出,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无数先人的智慧结晶通过这一形式流传千百年,适量的古诗文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务,很难想象庄子汪洋恣意的《逍遥游》可以通过白话文来表达。而且,这些古代经典诗词的学习,更需要从小学习,并成为学习记忆和文化记忆,成为终身学习的文化资源,影响一生。

  据报道,教育部发言人近日表示,教育部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求,在中小学教材中继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真正让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中华传统文化所占比重,是教材审查的标准之一,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如果没有达到标准,则会建议增加。”这是教育根本和文化根本的坚守。

  我们讨论乃至质疑该不该“删除古诗词”,其实,不单是一个语文教育问题,它更是一个文化问题。我们必须看到,在对待我们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上,存在着自我作践、自我颠覆、自我否定、热衷洋化甚至“去中国化”的一些现象。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令人警醒。 

在文化上“去中国化”的现象,与我们缺乏文化的自觉、缺乏文化的敬畏,有很大关系。什么是文化自觉?这就是在我们的文化意识中,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坚持,就是对自己本土理念的一个文化支持。一个普通国民具有了这种文化自觉,就会增强历史文化的觉悟和智慧,更加深沉地热爱和守护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文化越来越被看做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重视和挖掘我们深远的传统文化,博大深厚的文化资源,保持文化的自信、文化的自觉,是多么重要。一个民族有了这种文化的自觉,就不会失去精神家园和文化的根,就会真正建立起文化自信,而这一切决定了这个民族是否拥有深厚的思想、活泼的想象力、奔放的创意、旺盛的自我超越的精神,更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真实国力和它的未来。

杜浩


版权所有 © 福建省漳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制作维护:漳州市城视文明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