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伟泽:突出重点、精准发力 全力打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新高地

来源:漳州文明网    2018-06-22 10:37:00   

过去的一年,是漳州市全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浓墨重彩、亮点纷呈的一年,也是大家攻坚克难、积极作为的一年。各地各有关部门始终围绕“做强重点文化行业、做优特色文化园区、做大骨干文化企业、做亮文化创意品牌”的工作思路,不断提升文化企业规模和质量,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呈现发展新高点、展示发展新亮点、形成发展新特点、巩固发展新支撑点,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做好今年的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必须在系统谋划和整体推进的同时,抓住关键、重点发力,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强本固基,打牢“基础版”。项目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牢固树立项目意识,像推进“三抓三比十项竞赛”一样,用抓项目的办法推动文化改革发展,把各项任务分解为一个个项目,促进重点工作项目化、重大项目责任化。一要抓园区建项目。今年各地都要确定一批主打的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并从政策、土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打造一批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重点文化园区、重大文化项目。市文改办将对此开展专题调研督查,促进文化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二要抓招商促新增。要着眼于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招大商、引大资,聘能人、请高人,引进集团投资者,参与文化产业发展。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稳妥地吸收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借助外力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特别是今年的经济普查工作马上就要开始了,要在拓源增资上争取主动,做好新增工作,打好开局之战。三要抓龙头上规模。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通过增资扩股、合作经营、联合开发等形式,组建文化产业集团、公司,打造“航母”型文化企业。要充分发挥龙头文化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拉长产业链条,搞好产品对接,发展“龙型”经济,影响和带动整个文化产业大发展、快提升。

2.创新驱动,力促“升级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把创新意识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以创新促发展、促提升、促变革。一是文化改革发展理念再升级。立足建设“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城市发展定位,主动融入“生态+”发展大局,发挥“五湖四海”生态资源优势,探索以“文化+”实现文化兴的新路子。坚持文化、生态、旅游、科技等融合发展,进一步实现文化与城市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灵魂,努力坚定文化自信、保护文化生态、释放文化福利、做好文化生意。二是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再升级。加快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要加快转变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发挥文化市场监管作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文化综合执法管理制度改革。要以“一报一台一网(端)”建设工程为抓手,推进传播手段创新,深化媒体融合发展,巩固壮大新型主流媒体矩阵,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三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再升级。要下大力气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基层和农村为重点,聚焦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服务、文化产品等领域存在的供给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市级“五馆一歌”、县级“三馆”等一大批重大文化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设施网络,扎实推进文化精准脱贫,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要持续实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快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记得住乡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计划,加大漳州“海丝”申遗力度。要鼓励支持引导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推出一批体现漳州气派、闽南风格、时代风采、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在全省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原创文艺精品。

3.强化服务,打造“专业版”。能不能提供高效便捷专业的服务,事关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更关系到文化企业愿不愿意来、留不留得住。一是服务能力和水平要更专业。要大力扶持本地文化企业,重点做好“三步走”工作。对于初创期文化企业注重“培”,对于成长期文化企业注重“扶”,对于成熟期企业注重“推”。要深入实施文化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扶持行业龙头企业发展。筛选一批产值上亿元企业,作为市级文化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对象,开展漳州市“十强文化企业”评选活动,争取更多文化企业入选全省“十强企业”和全国“三十强企业”。二是服务平台和人才要更专业。要加强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载体建设,拓展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整合漳州文化项目资源,着力加强相关公共信息采集与发布,推动产业、企业更好走出去。要进一步加大“引才、育才、借才”工作力度,创新引进和培育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三是舆论宣传和引导要更专业。要加强对文化改革发展的宣传力度,为文化企业投融资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方面要做好“面”上的宣传。加大在电视、报纸、网站、“两微一端”等媒介上的政策宣传力度。另一方面要做好“点”上的宣传。以开展“政策不睡觉,落地见成效”为契机,对重点企业要上门服务,面对面宣讲政策,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增强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决心。

4.厚积薄发,提升“排行榜”。文化产业不仅要做的好,还要统计好。加强文化产业统计工作,不仅关系到产业的实力排名,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我们全面客观了解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水平,为制定政策、推出举措、加快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重点要在“四个有”上强基础、求突破。一是摸清家底,有的放矢。要充分利用税务、工商等部门的登记注册资料,对文化产业统计单位名录库及时核实、维护和更新。要做好文化企业的查遗补漏工作,真正建立起覆盖全社会、全行业的文化产业基层数据库。二是研究政策,有本可依。要对中央和省里关于文化产业行业分类的相关调整和解读,认真加以研究、及时跟进,使文化企业归类做到“有本可依”。三是稳步推进,有条不紊。文化产业门类繁多,政策多变,要及时做好各项业务培训、统计和核查工作,打造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素质高的文化产业统计工作队伍。四是加强考核,有理有据。要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奖惩机制,把“奖励”变“动力”,把“动力”变“竞争力”,使统计考核工作真正发挥作用、推动发展。(刘伟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