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长泰县积极推动开展龙津大讲堂 涤荡民风、政风、乡风

来源:闽南日报    2017-05-17 10:16:00   

    江水滔滔,“母亲河”龙津江横穿千年古县长泰,默默滋养着这片土地。

    以龙津江为名,以文化熏陶为义。近年来,长泰县通过组建百名文化使者队伍、建立千篇讲堂课题库、实现万名群众受益等“百千万”工程,精心打造公益社科讲堂——龙津大讲堂,让文化传承更有力量、美丽乡村更加富美、县域文化更有品位,有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春风雨露润物无声。融合“创新讲堂”“全民讲堂”“百姓讲堂”“公益讲堂”“民生讲堂”,迄今已举办的300余场讲座犹如一汪汪清泉,滋养着人们的心田,让长泰在岁月的微风中变得温润雅致。

服务发展:讲好长泰故事

    安安(中国)有限公司位于长泰经济开发区,是一家合成革制造企业。该企业在抓好生产的同时,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我们不定期举办社科文化类讲座,为员工提供技能培训,对生产一线的员工,直接把大讲堂开设在车间。”该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狄俊兵介绍,从新员工到中层管理者、再到高管,员工一进企业就必须先到龙津大讲堂接受系统的学习培训。“让员工体会到企业的人文关怀,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核心竞争力。”

    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凝心聚力,从而获得了长远、稳定的发展。如今,该公司已是国内合成革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去年销售额达4.4亿元,纳税超千万元。

    讲好长泰故事,畅享长泰梦想。围绕中心工作,龙津大讲堂集结了专家学者及像退休干部戴坤益这样的本土文化使者,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方针政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传送到广大干部群众中去,发挥了正面引导、解疑释惑的作用。

    大讲堂的魅力何在?“讲堂是古已有之的授课形式,龙津大讲堂不是单一的授课,它采取‘三定五不拘’的形式,即定点、定题、定期、不拘形式、不拘内容、不拘时间、不拘地点、不拘人数,多层次、多元化灵活开展讲演活动,推动讲堂全覆盖。”长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社科联主席戴振文介绍,今年围绕长泰“推动全域发展、实现三个跨越”的发展思路,龙津大讲堂将继续创新形式、充实课题内涵,服务发展大局。

    目前,龙津大讲堂已构建县、镇、村三级活动网络,在村(社区)、学校、企业开设各类讲堂活动点160多个,其中授牌50个,受众累计达3万人次;机关每周一“夜读”、学校每周一讲座、村企每月一活动,蔚然成风。

    如春风化雨般,龙津大讲堂涤荡着长泰的民风、政风、乡风,成为当地干部、群众及企业员工吸收营养、对话交流、成长进步的平台,迸发出日益鲜活的生命力。该县也连续多年蝉联全国文明县城、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荣获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称号。

聚焦民生:百姓话讲百姓事

    走进岩溪镇珪后村,一排排闽南古民居,气势非凡。棣芬堂前,碧水池里,小荷尖角方露。“知书晓礼、坦诚达理、殚心笃志、敬老爱幼、尊贤惜才、廉明俭朴……”叶氏祖训映入眼帘。

    古厝里,村民们齐聚一堂,聆听家风祖训、学习珪塘文化,成了珪后村美丽乡村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珪后村有唐代庙宇、宋代宗祠、清代民国时期的民居近30座,至今保留‘元宵点灯’‘三公下水操’等传统习俗。”长泰二中教师叶奇志已义务为村民授课多次,他介绍,“不少村民听课认真记笔记,融合历史典故,小孩子听课还会提问互动。”借助龙津大讲堂,对家规祖训、乡风习俗的内涵进行讲解,突出“忠、义、孝”,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了家乡历史,唤起了记忆中的乡愁。

“    村里还邀请专家分门别类为村民开设水产养殖、大棚蔬菜种植等课程,引导村民致富增收,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得到村民的认可与赞赏。”该村党支部书记叶高发说,现在村里的“堂粉”会定时关注讲座预告内容,挑选感兴趣的讲座,呼朋引伴前往听讲。

    一条条家规乡训的背后,是一个个健康淳朴、富有仁爱的家庭。珪后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敬老模范村、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等。

    “突出人文关怀,把民生诉求作为‘龙津大讲堂’的聚焦点,围绕文明新风、人居环境、尊师重教、学习模范、争当文明市民等,送上群众最迫切需要的精神文化食粮。”戴振文表示,摆脱传统的“送餐”模式,文化使者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受众、不同地点,采取定点与流动相结合方式,让群众根据需求“点菜”下单,用百姓话讲百姓事。

    在家门口就能学习、看演出、听讲座、学跳广场舞。利用业余时间,走进大讲堂已成了不少长泰群众的生活方式。

“曲高和众”:共谱文化旋律

    旷野疏石,绿水青山,茅亭一盏,人一琴一,是很多人对古琴的一种想象图景。

    身着汉服,操琴而歌,长泰龙人古琴文化村的老师走进乡野、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走进景区,以古琴链接每个人心中的文化河流,让更多的人亲身体验心中的高雅艺术。

    “以古琴为核心,我们成立龙人书院学术委员会,进一步把古琴与诗歌、历史、旅游、艺术等结合,开设培训班、讲学,挖掘提升龙人古琴的附加值,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尤其是古琴文化。”该村村委修少维表示,目前,已先后与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及长泰后坊村、山重村等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在学校内设立龙人古琴课堂,广泛开展古琴音乐及文化教育。“今年我们还计划走进更多的长泰中小学,筹划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开展龙人讲堂国学系列讲座。”

    谈笑有鸿儒,这是大讲堂对群众的馈赠。免门票、零门槛,只要你愿意,就可与似乎遥不可及的“大家”近距离接触。

    “龙津大讲堂传播了长泰古琴文化、抗倭文化、状元文化、廉政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共享模式,让名家学者‘大家’走向大家、走向大众。”戴振文表示。

    多年来,龙津大讲堂邀请了名家学者登坛开讲,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以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形式,让课堂走入生活、让学术邂逅大众,赢得群众喜爱,数以万计的“堂粉”为之如痴如醉。

    没有时间到现场聆听的民众,也可通过期刊、电视、微信等欣赏名家风采。如今,大讲堂已构筑起一个立体多元的传播体系,利用新媒体建立的微信“微讲堂” 更是融合了长泰的风土人情、经济社会建设动态,整合开辟了活动荟萃、文化使者风采、名家讲座、长泰故事等板块,为群众观看、收听、阅读提供便利,品牌影响不断拓展。(闽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