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文明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来源:漳州文明网    2018-05-06 03:03:00   

一、近年来工作情况  

近年来,市文明办坚持把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乡风文明建设为重点,以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先进典型为榜样,重在建设,破立并举,推动了农村社会风气的有效治理,促进了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有效提升。主要做法和成效如下:

(一)加强组织协调,着力构筑移风易俗新格局。一是强化组织部署。20165月,市文明委在龙海召开全市农村社会风气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进工作会议201711月,由市文明办起草,并以市委办、政府办的名义印发了《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方案>通知》(漳委办[2017]68号),在全市广泛开展以移风易俗“六大行动”。今年328日,市文明办召集“六大行动”牵头部门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召开协调会,进一步研究部署工作。417日,市移风易俗领导小组还印发了《2018年漳州市移风易俗工作要点》和《漳州市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宣传报道方案》。419,市移风易俗领导小组召开全市推进会,回顾总结去年来全市移风易俗工作,部署下阶段工作。二是强化部门协同。建立市移风易俗领导小组,明确28个市直部门工作职责,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如宣传部门持续发挥理论普及、舆论引导、典型培树、网络宣传、文化熏陶等宣传引导作用,进一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流价值,促进全市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民政部门围绕丧事简办、厚养薄葬、依法殡葬、文明治丧的“殡葬四倡导”和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文明低碳祭扫的“殡葬新三观”,大力开展殡葬改革民生行动。市文明办认真落实市纪委于去年10月在平和县召开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座谈会精神,强化从严治党责任制,全面推动移风易俗深入开展。三是强化城乡共建。近年来,市文明办组织各级文明单位与村(居)结对共建,重点实施“文明共建、文化共享”计划,帮扶村()建设文化墙、文明亭、图书阅览室、文体健身中心等文化设施,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移风易俗。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各级文明单位共投入共建资金300多万元,实施文化设施项目近300个。四是强化督查考核。市文明办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文明县城(村镇、单位、社区)考评重要内容,在2015-2017年度各类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评选中严格考评、严格把关,推动各地各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好移风易俗工作任务。今年27日至9日,由市文明办领导带队,组织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五个小组,采取听取汇报、座谈了解、实地考察、材料审核的方式对各县(市、区)进行工作督查,并随机抽查一个乡镇。53日,市文明办还组织到平和县检查调研乡风评议促进行动开展情况,总结工作经验,逐步展开全市乡风评议工作。

(二)突出价值引领,着力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印发200万份移风易俗倡议书,编印《市民文明手册》等各类乡土教材,分发至各村各户,引导广大群众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八不”行为规范。在农村公路沿线、集市、广场、公园、宣传栏、建筑围挡,设置、刊播“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建立一批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主题街区、主题社区,设立廉政文化墙、文化柱,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如南靖县建设“文化长廊”,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践行核心价值观。龙海市创作编写移风易俗芗剧座唱剧本等相关乡土教材,同时制作移风易俗相关谜条,在今年元旦、春节期间举办芗剧座唱与猜灯谜进社区(村)的活动。平和县长乐乡“映山红”客家山歌队,结合客家人文化习俗,以移风易俗为内容创作客家山歌,弘扬文明新风,传播正能量。二是培育道德典型。坚持组织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涌现黄志丽等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人,郭昭军等福建省道德模范13人,林丽华等市级道德模范74人。程学勤等“中国好人榜”31人,林亚全等“福建好人榜”等131人。长泰县诚实守信林束发、东山县见义勇为李美叶、龙海市孝老爱亲李梅彬等一批批典型模范,引领着良好社会风气。三是突出示范带动。注重发挥党员干部、文明单位员工、经商人士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标杆,做好导向。各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与干部员工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南靖县制定《“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管理办法》,规范党员、公职人员、村(居)两委干部操办嫁娶丧葬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发挥党员、公职人员和村(居)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龙海市榜山镇园仔头村黄榜庙三周年庆典,往年请客要四十多桌以上,今年取消请客、取消挂放气球,拱门及龙柱严格按标准设立,起到了很好地示范带头作用。

()依托活动载体,着力展现移风易俗新气象。一是推进重点治理活动。针对社会反映诚信缺失、道德失范、封建迷信、黄赌毒以及大操大办红白喜事、比阔斗富等问题,集中开展重点整治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平和县对全县256个村390个民俗日、节庆活动的种类、举办时间、举办地点为等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并提出针对性的整治办法,该废除的坚决废除,该简办的简办。漳浦县积极倡导厚养薄葬观念、推广网络祭奠等文明时尚的祭扫方式,在全国殡葬管理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芗城、龙文区从201711月开始,重点整治在主、次干道两侧、背街小巷擅自设置神明庙会充气拱门、气球、气柱、灯笼柱、彩旗等行为。二是开展民俗引导活动。传统民俗习俗,承载着农民群众良好祝愿祈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变化,也渗透入一些不良习气。我们积极组织开展宣传引导,劝阻有碍公序良俗的行为。如长泰县加强民俗文化活动规范管理,禁止大办酒会、大建庙宇,抑制攀比奢靡之风。龙海市通过“乡愁馆”、“家风堂”建设,大力倡导乔迁省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把农村社会风气引导到崇德节俭和热心公益上。南靖县引导寺观教堂开展“关怀下代、金秋助学”活动,去年共捐资18.47万元,资助264名困难学生。三是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围绕培育新农民、新农村、新气象目标,以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订立乡规民约,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经常开展民主评议、劝导活动,做到无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如云霄县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把移风易俗纳入测评体系,广泛开展家风家训作品征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好婆媳等评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潜移默化地引导农村形成新习俗、新风尚。目前,全市有全国文明村镇14个 ,省级文明村镇58个。

(四)坚持以文化人,着力涵育移风易俗新乐趣。一是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面向农村、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资源投向农村、把更多的项目放到农村,努力构建覆盖面广、便捷高效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截止目前,我市共建成博物馆、艺术馆、文化馆32个,乡镇综合文化馆121个,为广大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平台。诏安县去年以来对全县217家农家书屋的图书、桌椅等进行完善,发挥农家书屋服务功能,使群众在阅读中受到移风易俗教育。二是积极开展“五古丰登”行动。通过保护古厝、古桥、古街、古树、古牌坊,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乡贤文化资源,打造形成了以谷文昌精神和林语堂、蔡新、陈元光文化园等为代表的乡贤文化品牌和特色名片。龙海市在埭美古村修建“家风堂”,把祠堂变讲堂,把家训变教材,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学习教育提供载体和素材。平和县成立武榜眼文化书院,先后聘请了原土耳其孔子学院院长郑启五教授,厦门市著名的学者周建昌、杨聪凤等前来讲学,极大的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长泰县充分挖掘“千年古县,状元故里”文化资源,完成全县近70处旧庙宇、祠堂的改造建设,使之成为传播乡贤文化教育阵地。三是加强农村题材文化创作传播。发掘创作了一批富有乡土气息的优秀文艺作品,“保婴记”获全国优秀剧目奖。华安县举办“共筑中国梦,魁力高山族”征文活动,挖掘高山族文化发展,成为对台文化交流的前沿基地。芗城区天宝村大鼓凉伞队参加全国民间鼓舞鼓乐大赛,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入围奖。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也存在一薄弱环节和不足,亟需予以解决,主要有:一是工作平进展不平衡。少数地方思想认识不足,工作主动性不够,工作措施不够落实,融入日常、平常举措办法不多。二是宣传覆盖面有待提高。一些乡镇对移风易俗工作宣传力度不够,未广泛有效地开展入户宣传,导致一些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理解、支持不够,主动参与意识不够强。三是群众观念未有效转变。一些群众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攀比习俗、讲面子心理较重,观念仍未完全转变,还存在铺张浪费现象。四是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有待解决。讲排场、摆阔气观念根深蒂固,黄赌毒等问题精准打击难度较大。

三、下阶段工作安排

下阶段,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调研座谈会精神,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自觉意识。一是认真组织媒体宣传。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站、微信等舆论主阵地作用,重点抓好与市电视台联合开办的移风易俗宣传专栏,组织宣传报道各地特别是农村地区、农民群众在弘扬文明新风、树立文明新规、培育文明新人、推行文明新事等方面的特色经验和典型做法,营造移风易俗良好氛围。二是大力推进公益广告宣传。采取集中创作、委托制作、公开征集等方式,创作一大批反映社会主流价值的视频、图片类公益广告作品,供各镇街下载利用。利用户外LED显示屏、工地围挡、文化墙、宣传栏、乡村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和宣传工具,刊播、设置“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作品,倡导文明过节、廉洁过节、喜事新办、丧事俭办、节俭惜福、远离黄赌毒等文明风尚。三是强化舆论监督。组织各类新闻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在群众婚丧嫁娶活动相对集中的时间节点,有针对性进行舆论监督,曝光负面影响大的大操大办、比阔斗富、封建迷信等典型事件。

(二)注重示范引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一是发挥乡村名人带头作用注重发挥乡村族长、企业家、大学生、教师、干部等乡村名人的引领作用,树立一批德高望众的新乡贤,树好典型,讲好故事,推动新乡贤旗帜鲜明地反对婚丧喜庆事大操大办的行为,大力倡导厚养薄葬观念,树立起符合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新风俗。特别要引导乡村企业家们参与助学、扶老、帮困、修桥、铺路等公益事业,让慈善成为最大的“面子”。 二是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持续深入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美德少年等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表扬农村的凡人善举,用群众身边的榜样教育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选树一批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婚丧事简办的先进典型,运用农村道德评议会、“善行义举榜”、“乡贤榜”等载体,加强学习宣传,用他们的嘉言善行感召群众、垂范乡里。三是发挥文明村镇的辐射作用。进一步把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的工作和要求纳入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创建标准和测评体系,以评选表彰机制深化推动。特别是要进一步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有效引领文明乡风。

(三)创新活动载体,充实群众文化生活。一是开展文明过节活动。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五一”、中秋、“十一”、重阳等各大节日节庆期间,针对返乡人员集中、节日节庆活动多的特点,组织开展“一节一主题”系列活动,把广大群众引导到文艺演出、民俗表演、猜灯谜、踩街、游园、趣味运动会等喜闻乐见、互动性强的节日主题活动中来。二是开展健康生活活动。以社区、村为单位,经常性组织开展“远牌桌酒桌、近书桌球桌”等活动,评选“书香乡村”、“书香家庭”,组织农村书画比赛、棋艺大赛等,形成“一村一赛”活动格局。三是开展慈善公益活动。由镇村组织牵头,引导群众特别是企业家、经商成功人士带头弘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节俭惜福的优良传统,少办酒席、少放烟花爆竹,摈弃搞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习气,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放在捐资助学、修桥铺路、扶贫济困等慈善公益事业上。

(四)创建美丽乡村,提升农村文明一是实施“美丽乡村”行动。坚持把移风易俗深化细化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建设一批移风易俗示范村镇,切实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在“十三五”期间创成县级以上文明村镇50%以上,培育一大批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精品村、先进村。二是优化农村“文明细胞”。要进一步深化十星文明户、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文明细胞创建,开展移风易俗创意征集活动、新风引领人物评选活动、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构建文明村镇创建的家庭细胞;深化孝文化村、善文化村、核心价值观示范村创建活动,构建文明村镇创建的文化细胞;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构建文明村镇创建的道德细胞,形成以孝养德、以俭养德,互帮互助、相亲相爱、邻里守望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开展“文化结对”活动。充分发挥各级文明单位在文明创建、文明风尚方面的优势,引导结对双方在思想观念、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共建共育共享,积极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建立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文化进社区”、“文化下乡”、“文化扶贫”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漳州市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