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漳州市践行“生态+” 厚植生态文明底色

来源:福建日报    2018-12-19 14:20:00   

  改革开放40年来,漳州市依托绿水青山,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发展定位,从“生态佳”迈向“生态+”,努力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村让城市更向往”。

  田园风景依旧,旧貌已换新颜。如今,围绕经济发展高素质、生态环境高颜值的改革探索,漳州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8.91亿元增长到3528亿元,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31亿元增长到318.08亿元,城市人口增加了166万。

  潋滟山水中,漳州踏上生态路,向“生态+”大步前行。

  

  漳州市区北江滨路绿意葱葱(图片来源:福建日报)  

  高颜值:生态环保 培育践行绿色新生活

  九十九湾,这条漳州市区流域最广的内河,自古就是漳州水路运输的重要通道。沧桑变迁,昔日的海丝古道也曾经历河道淤积、水体污染的黯淡时光。

  九十九湾的蜕变,是漳州强力推进环境整治提升的缩影。2014年9月,漳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把保护生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共赢的新路。一场关系到人民福祉的深刻变革,就此开启。

   2015年3月,漳州提出以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围绕打造绿城、花城、水城、历史文化名城,制定并实施“七个五”生态建设行动计划。同年7月,《漳州市“七个五”生态建设行动计划》获得审议通过。

   2017年,漳州提出要坚持以“七个五”行动计划为抓手,保护生态、保护历史、保留文脉、传承文化,促进绿色发展。2018年以来,漳州市坚持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有力推进“三铁治污、提升三质”专项整治。一场从水里到岸上、从大气到土壤的环境整治提升战役在漳州大地全面打响。经过持续综合整治和提升,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业兴的“闽南水乡”风情重现世人眼前。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沿着清晰的路线指引,漳州坚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积极构建美丽空间格局,实现全市一本规划、各县一张蓝图,让“清新的蓝”“怡人的绿”成为漳州人恒久的骄傲。

市区南山文化生态园内景色醉人(图片来源:福建日报)

    高品质:人文之美 厚植城市生态新底色

  “生态+”模式改变的不仅仅是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更加快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在南湖,可以见到许多富有闽南特色的红砖建筑。这些特色建筑是原“十三厂”的厂房,采用红砖建造,富有漳州特色。南山文化生态园的建设,对这些建筑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并综合利用,通过“生态+文化”模式转型升级,引入新业态。

  蜿蜒的彩虹飘带桥连接闽南味十足的南山桥,串联起了隔江呼应的侨村、古城、古寺和生态园,夜间璀璨的灯光点亮“一江两岸四桥”,“生态+城市建设+文化”,加旺了人气,加活了产业。

  而与南湖生态园隔一条九龙江而隐的华侨新村,是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仿西式建筑群。今年4月份启动的“城市会客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让这个一度脏乱差的城市一角重新焕发魅力。这生态“+产业”“+旅游”“+文化”的模式,使漳州产生出源于第一产业,又高于第一产业的叠加效应。

  这种叠加效应还让精神文明深深嵌入城市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漳州市以文化凝聚合力,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后培育树立和宣传学习漳州110精神、谷文昌创业精神、龙江风格大局精神,及漳州工商315,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黄志丽,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阮文发、赖水顺,全国优秀检察官刘龙清,全国最美法官陈少华、全国“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林建德等先进典型,让文化的力量内化为文明自觉,常态长效。

  如今,老人摔倒众人扶、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等文明行为已经内化为漳州市民的习惯,体现在举手投足之间。

  高素质:生态引领 构筑经济发展新高地

  漳州南靖县梅林镇至今很好保存着数千座土楼,13棵古榕和灌溉风车、河道等风貌。这些生态资源的保留,为梅林镇的居民带来了商机。

  200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目标。当年,东山成为漳州首个国家4A级景区。2005年,土楼的原生态风貌引起了电影《云水谣》剧组的注目。就在这部以南靖土楼为主要拍摄地的电影获得金鸡奖的第三年,福建土楼申遗成功,越来越多游客慕名来到南靖。简两菊一家敏锐地发现商机,率先将自己的土楼老宅改造,成为村里第一批民宿,在广东和厦门工作的儿子和侄子也相继回乡帮忙。

  山清水秀的生态成为漳州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短短十几年间,漳州市建成A级景区16个。漳州市接待游客数量从1999年的395.21万人次上升到2017年的3268.9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1999年的8.15亿元升至2017年的389.75亿元。

  蓝绿满城、绿沁于心的生态环境提升了漳州的吸引力,让漳州成为国内外大企业发展布局的重要选择。在碧湖生态园,好生态向好业态的转换通道悄然开启。融信写字楼内,平安普惠、平安人寿、恒丰银行、民生银行等一批金融机构及中石油、中国医药集团等企业陆续进驻并成长,“金融楼”“总部楼”等楼宇经济群快速崛起。

  

市民在南湖观赏天鹅(图片来源:福建日报)  

  西院湖、西湖等的生态开发,有效带动了城市西部商圈的形成与发展。南湖片区从几年前的一片空白,到现在已引进企业74家,包含科技、创意、金融服务、现代先进服务业等4个业态。“我们逐渐从以前的传统招商模式走向平台招商、产业化招商、产业链招商这一种新模式。”漳州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廖毅敏说。

  百姓的感受,也体现在了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数字里。今年前三季度,漳州市发展态势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6%,增幅位居全省第二;12个主要经济指标有6个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三,7个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福建日报 漳州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