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悉心照顾身患尿毒症的妻子,陈德海用实际行动诠释“爱的誓言”--——不离不弃十二载 患难更能见真情

来源:漳州文明网    2023-03-22 10:43:00   

   

陈德海正在给妻子沈红花佩戴吸氧管

   夕阳西下,黄昏来临。在芗城区芝山街道上墩社区居民陈德海的家门口,其妻子沈红花正坐在藤椅上,静静地眺望着远方的落日,霞光映照在她的脸上,显得更蜡黄了。

    “老伴身患尿毒症12年,一直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73岁的陈德海这些年来,每周一、二、四、六的早上9点都会准时带着妻子到市医院进行常规治疗。每次去医院,他都得提早起床,麻利地煮好早饭,自己匆匆扒拉几口,再帮助妻子洗漱、吃饭,把需要带去医院的东西准备好,随后骑电动车载着妻子马不停蹄地赶往医院。

    “一周7天,得上医院4天,就算碰到下雨天也得冒雨去,一次都不能耽误。”陈德海每次把妻子送到医院后,总会在她血液透析的时候再急忙往家赶,只为利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做好午饭再带到医院给妻子吃。“患尿毒症的人必须少吃多餐,她一天要吃七八顿,透析过程很快就饿了。”陈德海把饭做好回到医院差不多12点,他陪着妻子一起吃。一般治疗过程需要近五个小时,他们回到家常常已是下午两点。

    1975年,23岁的陈德海和21岁的沈红花经人介绍喜结连理,三年后生下了大儿子。生活虽贫困,但夫妻二人勤劳肯干,靠种田为生也算过得幸福美满。“1981年,她突发肾炎,简单吃了中药,症状缓解就没去大医院看,慢慢也觉得无大碍,便没把那病放在心上。”沈红花在第二年又生下二儿子,生活一切平稳,身体也无异样,直到时隔30年后,厄运还是降临了。

    “2011年3月初,她陆续出现脸部、脚部肿大,泡沫尿,没有力气,胃部不适等症状。”陈德海立即带着妻子来到市医院,经过一系列系统检查,很快被确诊为尿毒症。这一消息对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无疑是晴天霹雳。“医生告诉我,尿毒症属于肾功能衰竭,除非换肾才可能治愈,否则只能靠做血液透析维持生命,至于能活多久,因人而异。”从医生口中听到这些,这个家里的“顶梁柱”,一直给妻子坚强依靠的男人,蹲在医院的角落放声痛哭。

    站起身擦干眼泪,陈德海决定面对现实,振作起来,必须最大限度给妻子依靠和陪伴。他第一时间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当时的村“两委”和村干部,在他们的帮助下,他很快给妻子办理特殊病种,并在第二年申请到低保户资格,获得大病医疗补助。“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给予的这些优惠措施,让我们能够看得起病、治得好病!”陈德海摊开这12年的病历本和一叠缴费清单,向记者介绍,他曾粗略算过一笔账,妻子患病至今开销200多万元,其中自费30多万元,也就是说,新农合报销加上低保户报销等帮他累计节省超80%的费用。

    “她现在每个月在医院的治疗费总共6000多元,我们自费1000元左右。”陈德海告诉记者,街道社区等部门每年都会来慰问他们夫妻四至五次,除了过年前送来米、油、慰问金等,还会在一些特殊节点前来看望送上日常生活用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妻子的病情。

    在上墩社区,陈德海在邻里乡亲有口皆碑。“老陈真的是很难得的模范丈夫,他妻子因为并发症导致一年至少要住四五次医院,每次住院平均半个月,都是他全程陪伴、悉心照料。”上墩社区居委会副书记王丽娟说,对于陈德海的家庭情况,他们居委会很清楚,近几年沈红花气喘得厉害,连洗澡都得陈德海帮忙,为此,他还给妻子租了氧气瓶。为了给妻子补充营养,他自己平日省吃俭用,却一天不落地给妻子每日准备至少两粒土鸡蛋和鸡鸭鱼等高蛋白食物。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些年,在党的新农合政策和芝山街道上墩社区各方面的帮助下,沈红花配合治疗,按时透析,病情一直保持稳定。回首这么多年,陈德海坦言,劳累是肯定的,但一日夫妻百日恩,两个人走到一起是缘分,不管哪一方有难,都要相互照应,男人必须得有担当。

    “像他们这种不离不弃的老夫妻,才是真的爱情。”上墩社区居委会书记杨文强感慨地说,这对老夫妻相濡以沫,携手共老,结婚近50年,真的不容易。苦难考验的是真心、真情和真爱,陈德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承诺。(闽南日报 李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