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人民至上 守护幸福生活:记“时代楷模”“漳州110”

来源:漳州文明网    2021-01-18 09:06:00   
“漳州110”民警为市民提供帮助(记者 沈昊鹏 摄)  

  他们是让市民暖心的大男孩。

  2018年2月13日,九旬老人管雪欣再次见到“红袖标”时,连忙从家中衣柜里翻出一张写着“吴海雄”的纸条表示感谢。原来,三个多月前,老人在市区迷了路,是“漳州110”民警吴海雄把她送回了家。老人记下了民警的名字,更记得他手臂上戴着红袖标。她说:“小伙子好人哪!”

  他们是让市民安心的“老字号”。

  2010年12月的一天,一家饮食店的老板在“漳州110”原中队长黄赐龙早餐中途出警返回时,从微波炉里端出了一碗热腾腾的“生烫”,正是黄赐龙一个多小时前才吃几口的那碗。店老板竖起大拇指对周边群众说:“看,这就是‘漳州110’的民警。”

  他们是让市民崇敬的真英雄。

  2019年9月,中学生小吴的电动车在一个下着大雨的中午被偷了。报警一个多小时后,车子找到了。小吴激动地给“漳州110”民警发来一条短信:“警察叔叔真的太‘帅’了!我以后也要像你们一样,帮助别人。”

  心若有民,自然有口皆碑。

  “漳州110”,自1990年创立以来,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初心,有效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漳州百姓亲切地称赞他们——“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漳州110”。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多次到“漳州110”考察指导,并赞誉他们是“人民的保护神”。

  人民的保护神,民警的先锋队。在今年1月10日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中央宣传部授予“漳州110”“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初心——一切为了人民满意

  “有困难,找110”,这是“漳州110”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他们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注脚。

  有人闹市挥刀可打“110”,有人高楼轻生可打“110”,电动车丢了可打“110”,老人小孩迷路也可打“110”……

  然而,这个承诺,曾在建队之初历经一场“大讨论”。

  1990年10月23日凌晨,一名孕妇临产,因丈夫外出孤独无援。110民警接警后,立即驱车赶到现场,将其送入医院产房。

  1990年11月24日深夜,水泥厂一名女工报警,称下夜班回家发现有陌生男子尾随。110民警将其平安送回。

  两件小事赢得口碑,但队伍里却有了不同的声音:连送孕妇、送女工都管,警察岂不成了“保姆”?争论直指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警察,到底是为治安而管治安,还是为人民而管治安?

  “漳州110”民警们开展了一场以“假如产妇是你妻子,送不送?”和“假如女工是你妹妹,帮不帮?”为题的大讨论。

  一周之后,结论分晓。全体民警达成共识——老百姓就是亲人,为亲人做事,不是“岂有此理”,而是“理所当然”。

  此后,“一切为了人民满意”,成为这支队伍追求的目标。

  2017年3月28日11时许,110民警杨伟杰驱车巡逻至漳州市区安然桥路段。突然,一名男子跑过来,情绪激动地称其小孩突发癫痫,需要紧急送医。

  正值下班放学时段,路上堵车严重。“快!你跟在我后面。”杨伟杰立即拉响警笛,为求助男子的车辆开道。不到两分钟,车辆驶到了市医院门口,还有段路车辆无法通行。这时,杨伟杰抱起小孩,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直奔急诊室。当班的医生感慨地说:“幸亏小孩送得及时,否则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后果不堪设想。”

  30年来,“漳州110”接警总量975万余起,群众对接处警满意率始终保持在100%。

  在“漳州110”事迹展览馆里的400多面锦旗中,有三面写着“人民的110”:一面是市民送的,一面是省委省政府颁发的,还有一面是国务院授予的。三面锦旗,成为“漳州110”赤诚为民的生动写照。

  创新——让“漳州110”更快更灵

  快与灵,是“漳州110”的生命线。

  早在建队之初,他们就开始与时间赛跑:从竖起竹竿滑下楼出警,到电话铃响就跑、上车确定案发位置,再到夜间值班民警休息不脱衣、不脱裤、不脱袜……

  目标只有一个:更快一点。实践证明,多少次千钧一发、多少次危在旦夕,最终能化险为夷,靠的就是省下来的几分钟、几十秒。

  随着城市扩张、人口增加,如今警情愈发复杂,单靠“挤时间”显然不行,创新势在必行。

  把巡警与图像侦查技术相结合,是“漳州110”在行业内的又一次先行先试。

  2019年9月,“漳州110”图侦中队正式成立。“事后研判往往会错失最佳的侦查时机。我们把侦查环节从群众到派出所做完笔录时,提前至民警到场时,甚至是报警时,在警情快接、快处的基础上,实现小案快侦、快破、快挽损。”中队长王微说。

  2020年11月16日10时18分,新元城市花园,一电动车被盗,受害人报警。不到5分钟,民警王嘉乐和搭档赶到,了解车辆特征和被盗时间后,调取周边视频监控回传图侦中队,请求后台支持。

  图侦中队民警邱炜通过仅有的现场片段,分析此处所有通道,再借助城市监控“天眼”系统,推演出嫌疑人逃跑路线。仅47分钟,嫌疑人藏匿点锁定。

  后台寻觅、前线追踪。11时37分,民警抓获嫌疑人,现场追回被盗电动车。

  快速破案还有赖于图侦民警脑中的“3D地图”。王微说:“图侦中队每个民警都练就一个‘最强大脑’,对辖区内的大街小巷、每栋建筑了如指掌。”

  创新,是实现“更快更灵”的重要支撑。30多年来,“漳州110”始终探索新形势下的警务改革新模式,不断打造“漳州110”升级版——

  1990年,引领全国建立110报警服务台,实行巡逻与接、出、处警一条龙服务的警务机制。

  1996年,建立全天候巡防网络,变坐等接处警为就近接处警。

  2000年,实施巡指分离,建立“点、线、面”立体化巡防机制。

  2012年,实行综合警务改革,变“警种110”为“全警110”。

  2016年,探索构建“主动预警、精细布警、多维接警、动中处警和智能化指挥、精准化服务、标准化执法、专业化建设”的“四警四化”警务新机制。

  而立之年,正是意气风发之时。今年1月,漳州市公安局合成作战中心正式投用,整合刑侦、技侦等部门,打通各种警情、案件流通办理环节,打造全息快速精准作战体系,在更高起点上持续推进现代警务模式成熟定型。

  “更快更灵”,数据为证。如今,“漳州110”警情5分钟内到场率80%、10分钟内到场率100%,“两抢”破案率达100%。

  传承——让“漳州110”精神永放光芒

  “以人民为中心,做人民的保护神”,是新时代“漳州110”精神的核心。

  “人民”二字,是初心所在,是征程起点;做“保护神”,乃使命所系,需赓续传承。

  每年11月26日,是“漳州110”的警队荣誉日。这一天,有一场重要仪式——新警授标,每一位新警都将得到一枚红袖标,上面绣着醒目的“漳州110”和警徽,以及独一无二的编号。

  “红袖标代表的是荣誉,更是职责。它提醒着每一位110民警牢记使命,为民服务。”“漳州110”现任大队长黄海强说。

  当队员离开110时,红袖标还会被作为特殊的礼物,用镜框裱起来送给队员。出队民警林泽斌把红袖标摆在了办公桌前,每日都会再看上几眼:“虽然出队了,但作为‘漳州110’曾经的一分子,不管到哪个岗位,都要继续践行‘漳州110’精神,在新岗位上发光发热。”

  信仰的磁场,将人心、斗志紧紧聚起;而铁纪的完善,则将规矩、方圆深深画出。

  一本传承三十年的《管理手册》,是“漳州110”的“传家宝”。

  上世纪90年代初,手册中的“军规”就有28种、147条。第一条规矩——不分八小时内外,接到队里的传呼,必须随时赶到中队,缺席者罚款30元。对于月工资100多元的队员来说,30元可是“巨款”。

  几经完善,至今,“军规”已拓展至勤务、管理两大制度体系。

  规定有多细?鞋尖没对齐砖缝,一次扣10分。规定有多刚?每月分数排名公布通报。如同当年的30元“巨款”,10分也是“高分”:接一起警得1.5分,扣10分要接7起报警才能弥补。

  领导带头执行,队内一视同仁。“一任做给一任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规矩立起来,‘队魂’也就竖起来了。”黄海强说道。

  建队以来,“漳州110”总计43批次520位民警无一人违纪违法,114人次立功受奖。(闽南日报 记者 吴鹏举 黄妍婷 廖瑜婷)